图片
时光翩然若蝶,一转眼已进入伏天,即将迎来大暑节气,万物盎然,流火未央,这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,也是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节。
陆游说: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这样的盛夏,屋宇间弥漫的是蒸腾的暑气。
王维说:赤日满天地,火云成山岳。此时的天地,如同一个燃烧的火炉,把万物笼罩其中。
这个时候,最渴望的莫过于一阵清风吹来,把暑热瞬间带走,感受清凉畅快。
就像辛弃疾的诗句所云:好风催雨过山来,吹尽一帘烦暑。纱厨如雾,簟纹如水,别有生凉处。
又比如杨万里,晚上热得睡不着,于是爬起来寻觅清风: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
接下来分享的这首诗,便是北宋诗人黄庭坚大暑之日的清凉消暑之作,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,感受诗意般的夏日生活。
图片
蕲竹能吟水底龙,玉人应在月明中。
何时为洗秋空热,散作霜天落叶风。
宋:黄庭坚《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》
黄庭坚,一位有趣又可爱的北宋文人,博学多才,才华横溢,书法和诗词都超绝,和苏轼是师生关系,亦是很好的知己好友。
两个人性格比较起来,黄庭坚沉稳,苏轼热忱,也许正是两人不同的性格差异,决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。
早年间苏轼耿直爽快,眼里容不得沙子,遇事“如蝇在喉,不吐不快”,这也让“乌台诗案”差点要了他的小命。
而黄庭坚却少了那么一点真气,多了一份与世无争,表面与光同尘,内里泾渭分明,这样的处世原则,也不失为一种做人的智慧。
作为“江西诗派”的代表人物,他给我们留下的诗词名句亦很多:
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——《寄黄几复》
我欲穿花寻路,直入白云深处,浩气展虹霓。——《水调歌头》
清风明月无人管,并作南楼一味凉。——《鄂州南楼书事》
图片
蕲竹能吟水底龙,玉人应在月明中。
蕲竹:是湖北蕲春县的主要特产之一。明代弘治《黄州府志》有记载:“蕲竹,亦名笛竹,以色莹者为簟,节疏者为笛,带须者为杖。”
蕲竹有大小之分,大的可以作簟,也就是竹席,色泽晶莹,如琉璃美玉一般,质地又柔软如棉,可以像布匹一样折叠。
睡在这样的竹席上,清爽透气、清凉舒适,韩愈就曾写诗盛赞它:蕲州竹簟天下知,郑君所宝尤环奇。
它还可以制作成笛子、箫管等乐器,音质清幽柔和,宛若珠落玉盘,白居易也写诗称赞它:“笛愁春尽梅花里,簟冷秋生薤叶中。”
黄庭坚在一个月光朗照的月夜,立于水阁之上,听侍女昭华吹奏笛曲,美妙的笛声深邃空灵,好似水中发出的龙吟,在铺满月光的水面流转清雅悠远的古韵。
不禁让他心生联想,皎洁的月光下,似乎有玉人在轻歌曼舞,这莫不是天上的仙子下凡,你看,她那曼妙的身姿月色下若隐若现呢。
夏夜隔水赏笛,是一件非常风雅又贵族的事情,《红楼梦》就有一段文字如下:
“贾母因见月至中天,比先越发精彩、可爱,因说:“如此好月,不可不闻笛。”因命人将十番上的女孩子传来,道:“音乐多了,反失雅致,只用吹笛的,远远地吹起来,就够了。”
于是隔一会儿便听见那悠扬的笛声从水面传来,越显得这“明月清风,天空地净,真令人烦心顿解,万虑齐除”。
不用说,这也是黄庭坚此时的心境,悠悠然,飘飘缈,才会灵魂出窍,神游天际。
何时为洗秋空热,散作霜天落叶风。
什么时候,才能为这秋日的天空洗去燥热,让它恢复宁静与清凉呢,到时候,就可以看到西风起、清霜飞,漫天的树叶片片飞落。
多么美好的期待,在大暑节气,在最后的盛夏时光,生出对秋天清凉的无限憧憬,如此飘逸又富有诗意。
整首诗,水面闻笛,暑中见秋,比寻常的消暑诗更显清凉、清雅,堪称节气诗中的佳作。#大暑#节气#古诗#夏天
图片
图片
文 / 青荷闲潭原创
图 /青荷闲潭,请勿商用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长宏网-成都配资网-炒股配资服务-配资公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