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气分为痰湿、寒湿和湿热,不同类型的湿气症状各异,调理方法也大有不同。中医里说 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”,湿气缠身不仅让人精神萎靡,还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,今天就教大家用三大经典方剂针对性祛湿。
痰湿 —— 二陈平胃散
表现:咳嗽痰多粘稠,浑身沉重乏力,像裹着湿棉被,胃口差,腹胀,大便稀溏不成形。舌头胖大、舌苔又白又厚又腻。
二陈平胃散由制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苍术、厚朴、甘草组成。制半夏燥湿化痰,茯苓健脾渗湿,陈皮理气化痰,苍术燥湿健脾,厚朴行气消胀,甘草调和诸药。这些药材一起具有燥湿化痰、健脾和胃的功效,能有效改善痰湿引起的身体困重、消化不良等问题。
寒湿 —— 苓桂术甘汤
表现:怕冷畏寒,手脚冰凉,关节疼痛遇寒加重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长,舌头淡胖,舌苔白滑。
苓桂术甘汤由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甘草组成。茯苓健脾渗湿,桂枝温阳化气,白术健脾燥湿,甘草益气和中。几味药搭配具有温阳化饮、健脾利湿的功效,能驱散体内寒湿,缓解因寒湿导致的怕冷、关节不适等症状。
湿热 —— 三仁汤
表现:口苦口臭,脸上长痘,身体黏腻不爽,大便黏滞不爽,小便黄赤,女性易出现带下黄稠,舌头红,舌苔黄腻。
三仁汤由杏仁、白蔻仁、薏苡仁、厚朴、半夏、通草、滑石、竹叶组成。杏仁宣上焦肺气,白蔻仁化中焦湿浊,薏苡仁渗下焦湿热,厚朴行气燥湿,半夏化痰散结,通草、滑石、竹叶清热利湿。诸药合用具有宣畅气机、清利湿热的功效,能清除体内湿热,改善皮肤油腻、口苦等问题。
结体内有湿气不必慌,先分清痰湿、寒湿还是湿热类型,再对应使用。但需注意,中医讲究辨证施治,服用方剂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,根据个人体质调整用药,才能达到最佳祛湿效果。
❖本文仅作知识分享,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,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。如有诊疗需要,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。
长宏网-成都配资网-炒股配资服务-配资公司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